据“三峡日报”消息,位于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的邦普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启动带料调试。
此次启动带料调试的是项目规划的3个单体车间之一。宜昌邦普时代正极材料生产负责人高鹏鑫透露,目前车间运行平稳,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预计11月完成试样,年底前交付投产。
项目投产后,不仅进一步完善了邦普循环在锂电池产业链的布局,还将加快第四代磷酸铁锂的放量进程。
邦普45万吨新一代磷酸铁锂项目是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领域的自主产能布局,由宁德时代旗下宜昌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投建。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规划建设3个单体车间,每个车间设计年产能均为15万吨。
项目自落地以来,可谓进展神速。
今年1月,宜昌市政府与宜昌邦普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广东佛山签署投资协议;2月,项目启动桩基施工;8月,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10月,项目首个车间启动带料调试……
带料调试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大考”,需使用与正式生产相同的原料,测试验证设备、工艺及各项功能的可靠性,旨在进一步发现问题、优化操作流程,为后续全面试产、实现满产奠定基础。
如今首个车间开始带料调试,标志着项目已经迈入从建设阶段向生产阶段过渡重要节点。项目建设负责人王凤龙表示:“眼下有20多个施工团队、1600多名工人忙碌在项目一线,正分秒必争地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另外两个车间也能按时完工”。
与传统磷酸铁锂相比,第四代产品的压实密度显著提高,用它制成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充电速度更快,续航里程也大幅增加。
近年来,随着储能与动力电池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市场对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此次高达45万吨产能的落地,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整体行业来看,这将加速行业转型升级,并重塑竞争格局。
在需求的驱动下,头部企业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持续放量,但产能仍旧集中于少数头部企业。其中,已公开产能信息的江西升华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为30万吨/年。
这一背景下,宜昌邦普45万吨产能的落地不仅可以通过规模优势重塑市场格局,同时也将推动低端产能出清,加速技术迭代与行业转型升级。
从企业自身来看,项目建成将帮助企业稳定核心供应链,强化市场竞争力。
宜昌邦普项目是全球锂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实现新一代磷酸铁锂自主供应的关键一环。按照计划,宁德时代2025年会将快充电池产品出货比例提高至70%,这进一步确立了对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的需求。
宜昌邦普磷酸铁锂项目的建成,将有助于宁德时代保持材料技术代差,并缓解超快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产能焦虑,维护龙头企业的领先优势。
未来随着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能及渗透率的提高,或进一步搅动新能源产业供应链格局。
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通常指的是粉体压实密度2.6g/cm³以上的产品。
根据粉体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可分为五代:第一代的粉体压实密度为2.1~2.3g/cm³,第二代的粉体压实密度为2.4~2.5g/cm³,第三代的粉体压实密度2.5~2.6g/cm³,第四代为2.6~2.7g/cm³,第五代则是2.7g/cm³以上。
当前,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已实现量产或即将量产的企业包括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等。只是在技术发展进度上,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第四代产品阶段。
具体来看,目前湖南裕能第四代高压密高容量磷酸铁已实现量产;龙蟠科技四代高压实产品S501已在市场批量供货;万润新能计划在今年实现第四代产品销售;安达科技第四代磷酸铁锂产品研发正在稳步推进……
显然,第四代磷酸铁锂正在主导新一轮产业竞争格局。
为了抢占技术代差窗口期,技术壁垒更高、市场更加稀缺的第五代磷酸铁锂,也在企业的推动下进入了产业化前期。德方纳米、当升科技、湖南裕能、天原锂电、友山科技等企业纷纷披露最新进展,量产似乎近在眼前。
德方纳米:其在9月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成功开发出第五代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目前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据悉,该产品粉体压实密度在2.70~2.75g/cm³之间。
当升科技:其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持续加快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迭代开发,第五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并完成头部客户导入,压实密度达2.75g/cm³以上。
湖南裕能:该公司表示,第五代磷酸铁锂产品正在积极研发中,目前进展顺利,该款产品可进一步提高产品压实密度等性能。
天原锂电:其第五代超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已完成实验室阶段验证,正加速推进工程化量产进程。该项目2025年一季度完成产线吨试放大验证,粉压、电性能均达到客户要求。
友山科技:其在今年公开了一项《一种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所制材料压实密度最高可达到2.712g/cm³,达到了第五代产品的范畴。
除技术研发外,第五代磷酸铁锂在产能方面也有新进展。目前,由湖南鹏博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年产10万吨高性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正在持续推进,该项目计划以草酸亚铁制备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技术生产第五代磷酸铁锂。
总体来看,随着第五代磷酸铁锂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磷酸铁锂材料全面迭代或许不远了。如何应对产业变局、把握技术节点将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