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热点 储能专家“飞上天”,直指锂电池研究

储能专家“飞上天”,直指锂电池研究

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载荷专家张洪章3名航天员组成。 

其中,张洪章将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储能领域专家,承担着空间站科学实验的核心职责:主导空间科学实验。他将在太空开展全钒液流电池在轨验证项目,这是其博士课题的延续与拓展。该实验旨在测试新型能源存储技术在微重力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为未来空间站长期运营及深空探测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张洪章,1986年生于山东邹平,2008年从山东大学化工系毕业后,直接进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攻读博士学位,2013年留所工作后迅速崭露头角。作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高性能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组组长,他主导的锂硫电池比能量突破940Wh/kg,耐低温锂离子电池实现-40℃稳定充放电,全钒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传导膜性能超越国际标杆Nafion115膜。这些成果不仅获得60余项发明专利,更让我国在储能材料领域形成了技术护城河。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钒电池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存储在不同价态钒离子的硫酸电解液中,通过外接泵把电解液压入电池堆体内,在机械动力作用下,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半电池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质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溶液平行流过电极表面并发生电化学反应,通过双电极板收集和传导电流,从而使得储存在溶液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太空实验已从“验证技术可行性”转向“推动产业升级”。而储能技术是航天工程的“能量心脏”,但长期缺乏在真实太空环境中的系统性验证。张洪章的实验将填补这一空白,其数据将直接服务于深空探测、月球基地等未来任务。

来源:储能知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