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电池 / 材料 > 材料 3万吨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盐巨头江西扩产

3万吨碳酸锂+氢氧化锂!锂盐巨头江西扩产

上半年以来,锂价的熊周期中持续磨底,市场呈现库存低位、产能加速出清等底部特征。即便如此,仍有不少锂盐上市公司披露扩产动作。

近日,新余市高新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中矿资源(江西)锂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纯锂盐改扩建项目拟批准公示》,生态环境局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作出批复决定。

中矿资源此举旨在进一步降低锂盐业务生产成本,加速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标志着其锂盐业务即将步入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的新阶段。

01

万吨级项目停产扩建

据了解,中矿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拥有矿产资源全产业链的矿业集团化企业。今年6月28日,中矿资源发布公告称,下属全资公司中矿资源(江西)锂业有限公司,拟对年产2.5万吨锂盐生产线进行综合技术升级改造,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高纯锂盐技改项目。

彼时公告内容显示,该项目总投资额为1.21亿,主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副产品为元明粉。项目停产检修及技改时间约为6个月,将优化传统的焙烧设备、焙料处理手段和溶液处理工序,有效降低锂盐生产成本。

具体来看:项目占地面积160.95亩,总建筑面积50112m2,改扩建项目不新增用地。改扩建范围包括101转型酸化浸取车间、401 冷冻站、203 结晶烘干包装车间、204硫酸钠蒸发车间及新建萃取车间、206碳酸锂成品车间、新建片碱仓库、新建片碱废袋库、407成品库新建雨棚。除上述工程外,其余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辅助工程均依托现有项目。

经过一个月的持续推进,如今项目已正式进入审批环节,距离正式落地更进一步。

回顾6月份的锂盐市场,整体维持震荡运行。

当月我国锂盐市场显著增产,碳酸锂产量约7.0万吨,环比上升3.2%;氢氧化锂产量约3.5万吨,环比下降0.6%。锂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6.03万元/吨上涨至月末的6.14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则从5.99万元/吨回落至5.85万元/吨。

今年上半年,我国锂盐产量合计为56.6万吨LCE,同比增幅达14.5%。

供需未见反转,价格持续低迷,中矿资源停产扩建的底气在哪?

一方面,多数人相信新能源的长远未来,认为锂价的急跌和反弹都只是周期内的波动,新能源对锂盐的长远需求始终存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两旺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另一方面,中矿资源100%的资源自给率也为以量补价抵抗下行周期创造了条件,同时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截至2024年底,中矿资源及所属子公司坐拥各类矿业权73处,其中采矿权15处、探矿权44处、地表租约14处,合计拥有418万吨/年选矿产能。

虽然对市场及自身抱有信心,但中矿资源此次扩产计划仍旧十分谨慎。不仅扩产规模有限,计划中6个月的停产检修及技改时间也为其创造了市场观望的时间窗口,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决策节奏。在此期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合理把控项目进度,做好产能管理。

目前,中矿资源拥有6.6万吨/年电池级锂盐产能。“年产3万吨高纯锂盐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其锂盐产能将提高至7.1万吨,锂盐业务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02

锂价走势扑朔迷离

中矿资源的谨慎并非没有道理。在经历了持续近两年的漫长且严峻的下行期后,本月国内碳酸锂市场发生了罕见的价格震荡,力度和速度令市场参与者措手不及。

7月16日,藏格矿业宣布因地方监管部门要求,需立即停止“不合规采矿活动”,当天碳酸锂期货价格飙升超4%;7月22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开始快速上涨,收盘价72880元/吨;7月23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冲高至74680元/吨;7月24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触及涨停,报77240元/吨,涨幅8%。

但就在今日午间,连涨一周的碳酸锂期货突然跌停,报73120元/吨,跌幅7.98%。

本轮价格反弹的背后,是短期供应收紧、需求韧性超预期、政策风向转变等一系列因素的叠加触发了市场对供给收缩的强烈预期,更像是锂电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波动,锂价未来走势还需要着眼于着眼锂供需的长期演变。

从供给侧来看,锂的长期基本面是供应充足,甚至过剩,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

当前,南美盐湖、非洲锂矿、西藏盐湖等低成本锂资源持续放量,供给仍在增加。智利铜业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2024年全球锂市场将过剩8.9万吨,2025年过剩量将进一步扩大至14.1万吨。

从需求侧来看,下游需求呈动态扩张态势,但短期难以覆盖供给增量。

锂价走势与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今年,海内外新能源汽车增速回暖、储能装机持续增长,东南亚市场更是延续了以往的爆发态势,为锂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总体来看,现阶段锂盐不仅供应充足,需求也极为旺盛,而在需求接近供应极限时,生产的边际成本将决定锂的价格。为此,锂盐企业正从技术跃升和资源自主两个维度实现突围。

以中矿资源为例:技术层面,其正在通过研发高效提锂工艺和优化生产流程。此次新建的“年产3万吨高纯锂盐改扩建项目”便通过对焙烧设备级、焙料处理工艺以及溶液处理流程的升级改造,降低了“三废”排放和生产升本。

资源层面,中矿资源不断提高资源自给率,特别是“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锂辉石)建设工程项目”和“Bikita锂矿200万吨/年(透锂长石)改扩建工程项目”的投产,极大提高了锂盐业务的原料自给率。

未来,锂盐产业或许也会走向从“规模领先”到“价值领先”变化过程,已在先进技术提前卡位的企业将赢得先机。

来源:电池工业网

网站免责申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