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工信部正式下发了新修订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文简称“新版规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引发行业关注。
行业现行参照的制造业“行业规范”,也即“旧版”规范,来自于2021年3月修订的《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下文简称“2021年本”)。
对比“2021年本”及“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来看,有多项显著调整。针对当前行业无序扩张引发的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问题,新版文件的细则,提高了行业资金、技术准入门槛,新增了鼓励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版规范”最值得划重点的是这一条: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资金门槛方面,“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而在“2021年本”中,除多晶硅最低资本金比例30%外,其他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的要求。
“新版规范”的资金门槛明显提高。
新版的第六条即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调整为“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该项要求表明,“要求企业具有应用于主营业务并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专利,研发生产的产品应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且近三年未出现侵权行为;并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应用和保护,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GB/T29490),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
在项目产品技术标准方面,新版规范有进一步细化,明确提高了技术标准的要求。不仅新增了异质结电池用N型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及碳氧含量标准,还就单晶电池片、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也细分为P型和N型确定不同标准。
对照此前“2021年本”中关于“现有项目多晶硅组件和单晶硅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7%和19.6%”的要求,在新版规范中修订为,“多晶硅组件、P型单晶硅组件和N型单晶硅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9.4%、21.2%和22.3%。”
“2021年”本关于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是“分别不低于23%、20%”。在新版规范中,新建或改扩建的P型单晶硅电池、组件以及N型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则分别提高至不低于23.7%、21.8%、26%、23.1%。
在组件衰减方面,新版规范要求,P型晶硅组件衰减率首年不高于2%,后续每年不高于0.55%,25年内不高于15%,N型晶硅组件衰减率首年不高于1%,后续每年不高于0.4%,25年内不高于11%。
今年5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工信部指导下,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针对行业六方面问题提出了发展意见;此次,又紧锣密鼓公布了全新的制造业行业规范,有望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实质性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