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全球化浪潮下,格林美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加码海外项目布局。
近日,格林美宣布与濮耐股份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预计2028年12月31日之前格林美向濮耐股份采购红土镍矿冶炼用低成本核心沉淀剂产品总量50万吨。
根据双方在今年1月签署的协议,濮耐股份将为格林美开发一种适用于红土镍矿高压浸出HPAL工艺的高效沉淀剂产品并保障供应。而此次签署补充协议,旨在推动格林美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产能稳定高效释放,进一步优化印尼镍资源项目技术工艺并降低成本。
格林美镍冶炼项目,将为其完善“镍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 ”的产业链条持续发力。
01
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不仅是国内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三元前驱体供应商。2024年,三元前驱体为其贡献了160.8亿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48.42%。
而镍冶炼项目,就是格林美完成前驱体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市场持续低迷,三元电池市场份额不断收缩。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格林美一方面通过回收业务为三元前驱体生产提供稳定且高质量的原料,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镍冶炼布局,增厚公司经营利润,实现业务良性循环。
根据财报,2024年格林美实现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4万金吨镍/年,在世界MHP(氢氧化钴镍,红土镍矿的下游产品)镍产能领域排名前三。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表示,到2027年,格林美预计实现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
据了解,红土镍矿项目开发方案的核心在于冶炼工艺方案,其不仅关系到上游冶炼厂的总体投资、生产操作匹配性以及运营成本,而且会影响到下游处理工艺选择、设备投资等。
HPAL工艺的原理,是在高温下实现对镍钴的选择性浸出,杂质铁、铝大部分存于渣中,保证了有价金属的回收。相对火法工艺来说,HPAL工艺具有能耗低的特点,镍、钴金属等回收率均可达到90%以上。
而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生产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都需要采用沉淀工艺从浸出液中富集镍、钴。沉淀剂的存在则能够精准调节溶液pH,改善杂质控制,提升镍钴回收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次格林美决定采购50万吨的沉淀剂,或意味着将继续发力上游镍冶炼环节。
格林美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印尼。
印尼作为东盟最大的经济体,有着巨大的人口规模、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特别是在镍资源方面,印尼是全球红土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镍总储量的42%。
目前,格林美已与多个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在印尼建设镍冶炼项目。
格林美+青山钢铁、邦普循环:2018年至2019年,当时正值镍进入一轮景气周期,格林美便顺势进入镍矿领域。各方联手成立了“青美邦产业园”项目,开启了在印尼的深度布局,逐步构建起从资源开发到材料生产的完整体系。
格力美+ECOPRO、SK On:2022年,格林美与ECOPRO、SK On联手建设一座HPAL工厂生产MHP,年产3万金吨镍。
格林美+淡水河谷:2024年,格林美与淡水河谷签约,共同在印尼建造一个HPAL工厂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目标产能为每年6.6万吨镍含量的MHP产量。双方还积极考虑开发一个正极和前驱体工厂(下游工厂)。
随着全球高镍材料需求年增速超20%,格林美在印尼的布局不仅有效匹配了需求增量,更成为辐射东南亚及海外市场的关键支点,支撑起格林美在全球前驱体市场的份额提升,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机遇的精准把握。
02
现阶段国内动力三元、铁锂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来到二八开,全球动力市场三元、铁锂动力电池装机也来到四六开,三元、铁锂技术路线之争已经蔓延到了全球。
数据显示,2025年1~5月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01.3GWh,同比增长38.5%。估算三元电池装机约150GWh,铁锂电池装机约251GWh,铁锂份额约占63%,同比增加约10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发生在2023至2024年初,终端车市尤为惨烈的价格战背景下。
当年,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中,老牌国际车企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节节败退。面对市场和成本的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车企重新审视自身电动化战略,并将磷酸铁锂电池作为降本增利的不二法宝。
如今,大众、福特、通用、Stellantis等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都相继迎来换挡期,在电池方面纷纷开始选择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以削减成本,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电动汽车。
国际市场上,下游车企的转变也催生了上游电池企业的变化,韩国以三元电池为主的三巨头也开始转向磷酸铁锂电池。
其中,LG新能源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欧洲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并已斩获两笔大额订单;三星SDI也开始开发用于ESS的磷酸铁锂电池,目标是在2026年量产;SK On是韩国三家电池公司中第一家于2023年发布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样品的公司,并准备在2026年至2027年实现量产。
这一变化已率先在材料环节掀起旋风。自去年底产业链新一轮议价中,磷酸铁锂就以适配快充的高压实技术开启全面迭代,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也层出不穷。
相反,三元材料市场份额不占优势的同时,还面临着资源端的不确定性,三元材料企业也开始有所动作,不止一家企业开始进行瘦身布局。
在三元式微的情况下,格林美正持续构建自身技术护城河。就在7月21日,格林美举行全球首款且唯一实现产业化的超高镍9系四元核壳前驱体量产发货仪式。该产品计划月出货量达2000吨,100%供应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实现了技术突破与产能扩充并进。
来源:电池工业网
网站免责申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