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杉杉日前宣布,通过与卫蓝新能源深度合作,已经成功交付首批用于半固态电池的量产正极材料,标志着双方在全球合作中的战略性推进,并为电池产业未来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巴斯夫杉杉是巴斯夫和杉杉在2021年共同成立的合资企业,聚焦钴酸锂、三元、固态电池材料、钠电等电池正极材料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卫蓝新能源是固态电池领域的先行者,拥有40余年固态电池产业研究经验。
自2024年8月开始合作,双方发挥各方优势紧密合作,在短短一年内便完成了从概念到量产的全过程:2024年8月,巴斯夫杉杉推出全固态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并在长沙基地完成中试规模生产;2025年3月,卫蓝新能源、巴斯夫及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专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系统非金属零部件的设计与开发……
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继续沿用现有材料体系。只不过,与传统的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需要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导电性,并且存在与电解质界面兼容性差、无法完全匹配等问题。
针对正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巴斯夫杉杉设计了具有独特复合包覆层的超高镍(镍钴锰)正极材料。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以更高的容量和更低的阻抗提升了能量密度,还通过有效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界面副反应,大幅提高了产品的循环性能和日历寿命。
通过结合卫蓝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前沿专长与巴斯夫在先进材料创新方面的能力,目前双方正在推动更安全、更高能量密度解决方案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各方布局的加速,近两年业界对实现小规模量产、验证的关键节点预期从此前的2030年左右提前至2026年~2027年。业内预计,2027年将成为全固态电池商业落地元年,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预计固态电池将在2030年后逐步渗透至大众市场。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