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海钠电新能源生产、销售一体化项目成功签约落户辽宁省阜新高新区。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投资方为淮海控股集团。
据介绍,作为阜新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关键项目,淮海钠电项目规划构建“钠离子电池研发—新能源车辆制造—市场销售网络—配套服务体系”全产业链闭环,分三期稳步推进建设。
其中,一期项目已于9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将快速开启产品展示与区域批发零售业务;二期将盘活高新区闲置厂房开展组装加工,预计实现年销售三轮车、两轮车各10万辆,电池年销量30万度电;三期则计划建设综合性产业园区,实现从设计到整车销售的全流程一体化运营。
资料显示,淮海控股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一家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化、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多年来致力于小型车辆及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整车制造及销售服务,主营业务已涵盖小型车辆、电动汽车、核心配件、海外业务、现代金融五大板块,拥有淮海、宗申、弘安三大品牌及27家全资子公司。
上述刚刚签约的项目,是淮海控股集团在钠电池领域的又一次布局。
早2023年,其便与弗迪电池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合资公司方式在徐州经开区共同建设钠电池生产基地;2024年1月,该项目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主要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芯以及PACK等相关配套产品;同年4月,弗迪电池和淮海集团合资公司成立,名称为淮海弗迪钠电池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即为该项目实施主体。
淮海控股集团为何如此看好钠电池在三轮车、两轮车领域的应用?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安全方面,钠电池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且更容易钝化、氧化,不易产生易燃现象,而这正是锂电池的主要弊端;二是性能方面,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优异,在-20℃环境下仍能保持90%以上容量,而锂电池在此温度下的容量保持率通常不足70%。
目前,钠电池行业已经进入真正规模放量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23.1GWh。随着技术突破、成本控制、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不断发力,钠电池有望在储能、商用车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