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披露了《中伟铜仁基地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示》,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245万元,在基地现有环保三车间内建设1条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
这是继去年“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线”全面达产达效后,中伟股份在碳酸锂环节的又一次布局。
据了解,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9月,为湖南中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市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
作为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中伟股份2024年全球市占率约30%,连续五年居行业首位,核心客户涵盖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头部电池企业,高镍产品出货占比超60%。
而碳酸锂正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传统工业方面,碳酸锂可用于制备氯化锂、溴化锂等多种锂盐,以及作为玻璃、陶瓷、制冷剂、电解铝的添加剂等,但其现阶段主要用途则是制备锂电池正极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
显然,此次扩产是中伟股份一体化布局的一部分,旨在降低生产成本。
在过去的2024年里,中国锂电材料企业整体业绩承压,四大主材营收合计均出现下滑,其中正极材料下滑超40%。并且由于当年正极材料增量市场主要在磷酸铁锂材料,进而导致三元材料受挫严重。
面对三元材料需求的瓶颈、成本的限制,企业正积极寻求降本增效的方案。
从年报来看,中伟股份2024年三元前驱体产品毛利率为17.85%,新能源金属产品毛利率为7.54%。其中,三元前驱体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为83%,新能源金属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占比也达到了77%以上。
很明显,原材料已经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
截至目前,中伟股份已构建 “集镍、钴、磷、钠系多材料生产体系,形成以点深耕,全面铺开的产品战略格局”,并成功打造了从资源端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