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池材料分会、中国电池工业网主办的“磷酸盐系电池、磷系材料技术与市场大会”在苏州市成功召开。
大会围绕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磷酸锰铁锂电池材料前沿技术、磷系材料、磷酸铁等前沿技术等议题,来自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各界代表共聚一堂,共话锂电行业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机遇。
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上海电力大学教授王保峰进行了以《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制备新路径探索》为题的演讲。
王保峰教授在演讲中率先介绍了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技术需求的背景。他表示,“双碳”背景下,动力、高端储能电池需求市场强劲,而高压实密度成为电池原材料的主要开发方向。
首先,王保峰教授介绍了几种高压实LFP常规认知及实现手段。
提高磷酸铁锂压实密度有以下几种途径:控制一次颗粒为球型或椭球型,一次粒径在200-1000nm;降低碳含量,在表面实现薄层包覆;实现二次团聚体为致密球形体;采用二次填充技术,将二次小颗粒填充在大颗粒的空隙中。
实现磷酸铁锂高压实可以通过以下技术:使用具有易球形化特性的磷酸铁前驱体;使用合适的表层活性剂和碳源,薄层包覆;通过烧结实现良好的一次晶粒尺寸控制和融并;通过粉碎实现二次粒子球形化和粒度分布,实现高堆积密度。
随后,王保峰教授分享了实现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制备的新思考。
他认为,从材料设计的角度,可以通过制备过程球形化、特殊导电石墨、添加球形小颗粒、调节合成环境、颗粒级配等方式削减阻力,增加材料的易流动性。经过分析与研究,通过上述方式调整后的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均出现不同幅度提升。
最后,王保峰教授就当前市场环境,分析了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在他看来,虽然现阶段磷酸铁锂材料的蛋糕很大,但产能相对集中,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因此,降成本、提性能,差异化产品成为磷酸铁锂企业突围的良方,尤其是在当前材料性能接近极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多角度思考、加快创新,进一步突出产品性能优势,实现极致降本。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