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无疑是当下的热门赛道之一,有“锂王”之称的赣锋锂业也在近期频频加码。
8月5日,新余市高新生态环境局公布了《关于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锂电池研究院及Pack系统集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原则同意该项目环评文件。
项目位于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阳光大道,属于新建项目。主要进行锂电池固态电芯生产,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导电碳黑、石墨等为主要原辅材料,经搅拌、涂布、辊压、分条、制片、卷绕、装配、封口焊接、烘烤、注液、分容、老化和入库等工序生产固态电芯。项目建成后将形年产240000万个固态电芯的规模。
如今,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在向固态电池靠拢,上述项目的落地将加快推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01
赣锋锂业全球领先的锂生态企业,具有完善的锂生态产业链。而赣锋锂电则是赣锋锂业重点打造的电池版块,产品包含固态锂电池、消费类锂电池、锂聚合物小电池、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及储能系统等五大类二十余种。
近年来,赣锋锂电将研发重心放到了固态电池领域。经过多年布局,赣锋锂业已形成固态电池的全链路布局,在硫化物电解质及原材料、氧化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电芯、电池系统等固态电池关键环节,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
在赣锋锂业看来,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及低空交通发展的关键支撑。仅2024年,其在固态电池业务上的投资就超过了20亿元。
赣锋锂业押宝固态电池,是远见还是“豪赌”?
最近几年,受锂资源供需错配影响,赣锋锂业一直处于阵痛期,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3亿元至5.5亿元。缺乏业绩支撑的赣锋锂业,最新市值730亿元,远不及巅峰期超3000亿元市值。
行业下行周期中,曾经有“锂”走遍天下的赣锋锂业也变得举步维艰。
公司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是锂盐价格的下降。一方面,锂盐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至今仍在6~7万元/吨的价格线上徘徊,供需失衡的大背景下价格回升通道难以打开。另一方面,其资源自给率有限也导致生产成本偏高,2024年其“锂系列产品 ”毛利率仅为10.47%,同期自给率高的天齐锂业“锂化合物及衍生品 ”毛利率则达到了35.21%。
因此,被困在周期中的赣锋锂业,将破局关键放到了下游高附加值领域。
从远期视角来看,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固态电池正凭借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长使用寿命的优势,引领着新能源产业变革。
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增长至614.1GWh,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增至200亿元。届时,如果产业链迎来反转,赣锋锂业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必将为其带来较大的竞争优势。
然而换个角度,这一决策的背后也存在着风险。一是投资高,除前期的研发投入外,后期制造中固态电池的单位成本高达1200元/kWh,几乎是液态电池成本的3倍。二是资金压力大,随着产能的扩张,赣锋锂业债务压力逐渐增大,2020~2024年资产负债率从39.06%攀升至52.8%。
如何平衡未来收益当下风险,成为赣锋锂业的新课题。
02
回顾赣锋锂业固态电池的发展历程:2016年,赣锋锂电成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260 Wh/kg以上,第二代产品达360 Wh/kg以上;2019年,赣锋锂电第一代年产300MW固态电池产线建成投产;2023年,赣锋锂电发布超级半固态“新锋”电池,实现10万公里无衰减、3000+次循环寿命等性能提升……
如今,赣锋锂业已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400Wh/kg电池循环寿命突破800次并完成工程验证,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
电解质选择上,赣锋对硫化物、氧化物及聚合物路线均有多年研发投入。
据了解,氧化物电解质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但容易出现与电极的固-固界面接触不良;硫化物电解质具有极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同时电化学稳定窗口较宽,但热动力稳定性较差,环境稳定性方面也存在缺陷;聚合物电解质则具有其轻质、高柔性和良好的加工性等优点,不过在循环过程中会变形或开裂。
目前,赣锋已在三种技术路线上取得成果。硫化物电解质方面,赣锋可实现亚微米级别的硫化物电解质超细粉体(D50<1 μm)制备,电导率达到3mS/cm;氧化物路线方面,实现超高离子电导率氧化物粉体材料开发,LLZO固体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也可达到1.7mS/cm,LATP固体电解质达到1.4mS/cm;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膜实现5V耐高压,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0.5mS/cm,厚度低于30μm水平。
负极材料上,赣锋正同步推进硅基与锂金属负极双路线。
硅基负极材料是一种新型电池材料,其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远超当前主流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因此成为实现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锂金属负极同样拥有超高理论比容量和有较低的电化学电位,是高能量密度路线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赣锋采用硅碳负极制造的电芯能量密度可达320Wh/kg ,循环可达到1000圈,且4C持续放电容量保持率达96%以上;采用锂负极制造的电芯能量密度为500Wh/kg,已实现10Ah级电芯的小批量生产。
分析认为,随着全球固态电池商业进程加速,赣锋锂业固态电池业务营收有望迎来突破,未来或成为其转型破局的核心引擎。
来源:电池工业网
网站免责申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