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与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又一高科技中心产业项目落地准旗。
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分期建设锂离子电池高端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一期建设年产2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和1万吨多孔碳生产线;二期建设3万吨硅碳负极材料和2万吨多孔碳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100亿元。
据了解,天目先导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高端纳米硅基负极、固态电解质、多孔碳等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硅基负极材料的唯一产业化平台。
除上述项目外,天目先导还在今年落地了多个项目。
3月,许昌市生态环境局襄城分局对河南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实验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公示。项目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南区,计划建设1座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实验室,研发产能200t/a。
8月,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制造项目的环评公示。项目拟将创智园厂区生产设备全部淘汰,将年产普通硅氧材料600吨、硅碳负极材料500吨、三代硅碳负极材料60吨项目规划放到创智园厂区建设生产。
“我们憧憬的未来,一定是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新能源世界。”天目先导董事长罗飞表示,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续航焦虑与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硅碳负极材料被视为破局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石墨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贡献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硅碳负极材料逐渐进入市场。
与石墨负极相比,单质硅负极理论比容量4200mAh/g,是石墨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的11.29倍。经行业机构测算,高镍811软包电池使用450mAH/g的硅碳负极,全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自280Wh/kg提升至295Wh/kg。
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硅碳负极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天目先导研发的新型纳米硅碳材料在动力应用场景已经实现了1000公里续航,可以有效地解决新能源车主续航焦虑的问题。未来,航空航天、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更高的领域,将成为硅碳负极材料的新赛道。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