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资讯 > 新闻 20GWh!奇瑞新建百亿电池项目

20GWh!奇瑞新建百亿电池项目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阶段,资源整合逐渐成为破局的胜负手,奇瑞也在电池领域频频力。

就在不久前,安徽宿州市与奇瑞集团合作建设锂离子电池砀山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安徽芜湖市奇瑞集团举行。项目规划年产20GWh锂离子电池,总投资超百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覆盖电芯、模组、PACK全链条生产。

至此,奇瑞旗下得壹电池的第三座电池生产基地,正式落地安徽。

三大项目相继落地

“吉利不会退出燃油车市场。”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坚定的表示。就当下来看10万~15万元燃油车市场仍是奇瑞的基本盘,因此这家车企投身电池研发与制造的时间并不长,在电池领域的表现也略显低调。

目前,奇瑞电池业务有两大主体——得壹电池和奇达动力。其中,得壹电池侧重于电芯研发与制造,奇达动力更侧重于Pack和系统,上述刚刚签约的砀山生产基地项目便以得壹电池为主体进行建设。

长期以来,得壹电池一直被视为奇瑞旗下动力电池产业化蓝图的重要载体,在奇瑞披露的项目动态中出镜率极高。

过去两年,得壹电池已在安徽落地了铜陵和芜湖两个电池项目基地。

铜陵项目于2022年签约,总投资100.04亿元,建设集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和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2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芜湖项目总投资80.1亿元,建设电池总部及研发、中试基地,新建中试线、测试中心、储能研究院及临时过渡性Pack产线。

得壹电池的宣传片中提到,计划到2028年形成150GWh的电池产能。这也意味着车企自建电池开始起量,一批动力电池“新势力”正在崛起。

近年来,在“车企打工论”的影响下,自研电池的风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国内外主流汽车厂商纷纷宣布自研、自建电池产能。

不过,这一计划的难度比想象中要大的多。

一方面,企业要对电芯的设计、供应生产、使用及维护、回收等全环节进行管理,涉及内容十分复杂;另一方面,自研电池若不能形成产能规模则难以产生效益,但动辄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投资令车企压力颇大。

即便困难重重,正在发力新能源的奇瑞依旧选择踏入这个赛道,其背后的原因便是新能源时代的成本困局。

利润上,在汽车行业整体利润下滑的大趋势下,去年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利润出现了48.5%的增长。特别是近两年,碳酸锂市场在供应宽松和需求不足的双重影响下,价格持续走低,供应链成本下降为锂电池企业制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宁德时代,作为头部电池企业其毛利率更长期维持在20%以上,2024年日均净利润甚至高达1.4亿元。

产能上,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开始迅猛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为1170GWh,其中动力型锂电池产量为826GWh。由此来看,哪怕到2028年,150GWh产能依旧十分可观。

若这部分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奇瑞则可以降低对宁德时代、多氟多等外部供应商依赖,减少电芯采购成本。若能够是大批量外供,甚至可以实现盈利。

据了解,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36万辆,同比增长232.7%;今年前7个月,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2.47万辆,同比增长87.7%,新能源潜在增量空间较大。

此时加码动力电池行业,值得一搏。

固态电池即将量产

近年来,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与电子产品性能与安全性要求逐渐提高。业内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将达500GWh,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可以说,固态电池已经成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踏进动力电池赛道后,能量密度更高、充电速度更快、更不易起火的固态电池,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车企发力的新对象。

就在2024年10月,奇瑞正式公布鲲鹏电池品牌,函盖“方形磷酸铁锂系列、方形三元系列、大圆柱三元系列”三大品类,支持6C快充和超3000次循环寿命,用多截面吸能设计实现1秒定向泄压。奇瑞同时宣称,将于2026年全固态电池上车。

消息称,该固态电池基于800V高压平台研发打造,正在开发能量密度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预计到2025年能量密度将提升至600Wh/kg,几乎是三元锂电池的两倍。目前,奇瑞固态电池研究院已经有约50人,计划年底扩张至近百的规模,显然,奇瑞正为实现量产提前做准备。

只是经过多年酝酿,固态电池这一巨大的市场中,早已挤满了各路玩家,车企、电池企业甚至跨界企业层出不穷,隐有红海竞争之势。

吉利汽车:刚刚完成电池业务大规模整合的吉利汽车早在2023年就启动固态电池实验室建设,2024年年中宣布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李传海曾预测,全固态电池技术将于2028年趋于成熟并实现整车搭载。

长安汽车:其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年初还展示了 “金钟罩” 全固态电池的原型样件。根据规划,长安汽车计划在在2025年底实现全固态电池功能样车的首发;固态电池2026年将完成装车验证,能量密度目标达400Wh/kg;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安全性较传统液态电池提升70%。

比亚迪:其早在2013年就开始启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主要做一些材料的探索;2016年启动了一些技术的可行性的验证;2023年开始启动产业化可行性验证;2024年,比亚迪已经成功下线(中试)60ah全固态电池。

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需要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很复杂,要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等因素。2026年能否成为固态电池装车元年,值得期待。

来源:电池工业网

网站免责申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