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锂盐市场风起云涌之际,赣锋锂业又一个大型锂盐项目迎来重要进展。
赣锋锂业8月12日公告,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与Lithium Argentina AG(简称LAR)计划通过整合Millennial Lithium Corp(简称Millennial)作为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阿根廷Pozuelos-Pastos Grandes(简称PPGS)盐湖盆地。
这是双方今年4月签署的合作开发盐湖意向书的落地。根据协议,赣锋国际和LAR分别持有Millennial 67%和33%股份,并整合PPGS盐湖盆地的三个项目,形成全新的“PPGS锂盐湖项目”。
项目开发完成后,赣锋锂业产能和资源自给率将再次迎来飞跃。
01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的大背景下,有“白色石油”之称的锂金属在新能源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赣锋锂业此次与LAR联手,旨在加快PPGS盐湖盆地资源开发。
PPGS盐湖盆地涵盖了三个锂盐湖项目:PPG锂盐湖项目、PG锂盐湖项目和PUNA锂盐湖项目。
其中,PPG项目由赣锋全资持有,资源量约844.24万吨LCE;PG项目由赣锋持股14.89%,LAR持股85.11%,资源量约489.97万吨LCE;PUNA项目中赣锋持股35%,LAR持股65%,资源量约173.43万吨LCE。
本次合作中,双方将向Millennial注入PPG锂盐湖、PG锂盐湖以及PUNA锂盐湖三块锂盐湖资产,整合PPGS盐湖资源。整合完成后,Millennial将分三期开发建设合计年产15万吨LCE锂产品的产线,产品包括氯化锂或碳酸锂。
回顾2022年,赣锋锂业以9.62 亿美元全资收购Lithea公司,进而获得了其核心资产——PPG项目100%股权。彼时PPG项目已规划有一期年产3万吨碳酸锂的产能,并且可扩建至年产5万吨碳酸锂产能。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硬岩矿石的确是全球碳酸锂的最主要来源,一直处于行业边缘的盐湖提锂更多作为备选方案,市场认可度不高。叠加当时锂盐价格持续大涨,利润空间扩大,因此以锂辉石发家的赣锋锂业并未立即对PPG 项目进行再次开发。
直至今年4月,赣锋锂业宣布与LAR签署了一份合作开发阿根廷盐湖的意向书,宣布建设年产15万吨LCE锂产品项目。四个月后,双方终于敲定具体合作细节,标志着这一大规模锂盐生产项目即将迈入实质性阶段。
只不过,如今的锂盐市场是在不容乐观。产能上,全球锂盐供需失衡严重,业内预计全年碳酸锂过剩量约12~16万吨;价格上,锂价在经历了两年的雪崩过后持续低迷,甚至一度逼近6万元/吨的成本线。
此时大规模扩产,还有必要吗?
在赣锋锂业看来,此举有利于打造全球化、规模化、高效且可持续的锂产品生产供应链,释放项目潜力和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项目落地和提升资本效率。
近年来,锂盐价格持续下跌,碳酸锂跌幅尤其严重。而当锂价跌破8万元/吨时,全球40%的锂辉石提锂产能陷入亏损,赣锋锂业也不例外。
2024年,赣锋锂业实现营收189.1亿,同比下滑42.66%;实现净利润-20.74亿,同比暴跌141.96%。2025年上半年,赣锋锂业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区间预计为人民币3亿元至5.5亿元。
现金成本较低的盐湖提锂,从行业边缘一跃成为市场焦点。
机构分析显示,根据对全球主要锂盐项目的成本梳理,南美及中国的盐湖项目位于成本曲线底部,完全成本约为3~5万元/吨。另据赣锋锂业2022年聘请专业顾问得出的论证,按前五年碳酸锂平均价格1.6万美元作为长期参考价格,并按照年产3万吨碳酸锂生产40年进行保守计算,PPG项目的税后净现值为12.18亿美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30%。
由此来看,即便当前锂价较1.6万美元/吨有所下滑,但PPG项目依旧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有助于赣锋锂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能力。
02
除了产能扩张,上述项目中所应用的新技术同样值得重点关注。赣锋锂业公告中提到“PPGS锂盐湖项目的生产工艺计划部分采用直接提锂法技术”。
资源禀赋和镁锂比是影响盐湖提锂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多数情况下,低镁锂比盐湖主要采用沉淀法进行提锂。
传统的沉淀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太阳能蒸发浓缩、逐级除杂富集锂、化学沉淀的方式获取锂产品,是早应用于卤水提锂的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提锂方法。但其多段分级步骤在无形中增加了锂资源的夹带损失量。
与之相比,直接从盐水或其他富锂溶液中提取锂离子的方法取则是一项创新技术。直接提锂技术虽然前期固投较高,但具备提锂时间短、提锂效率高、运营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加之阿根廷盐湖的镁锂比具备相对较低,不仅工艺的复杂程度会相应降低,化学试剂的消耗量也减少。
业内测算,直接提锂技术的运营成本大约2800~3600美元/吨。因此在项目运行逐渐趋稳时,前期高额的固定投入有望与后续的较低的运营成本抵冲,进而降低项目总投资。
目前,已有多个项目采用直接提锂技术。彭博新能源财经金属与采矿专家Sung Choi认为:“目前,这项技术正处于商业化的边缘”。
乌尤尼盐湖项目:宁德时代、宁德邦普、洛阳钼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计划在乌尤尼盐湖基于直接提锂技术建设中试工厂,如技术可行性验证成功,双方将推进更大规模锂工业化合作项目。
卡奇锂项目:项目为Lake Resources公司100%持有,资源量预计达到了1060万吨LCE,计划采用Lilac直接提锂技术,不需要额外的场外精炼或加工就可以直接在现场生产电池级碳酸锂(>99.5%)。
值得一提的是,Lilac不久前宣布,其第四代离子交换技术在卡奇锂项目中取得重大突破。这项技术革新在降低项目支出的同时,大幅提高了锂回收率,使项目直接提锂装置资本支出降低9800万美元,单位碳酸锂当量运营成本减少508美元,锂回收率提升至90%。
总体来看,直接提锂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可持续和高效的方法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锂需求,未来有望实现锂供应链的多样化。
来源:电池工业网
网站免责申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13126904348,邮箱:dchslm201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