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碳酸锂持续低位震荡,供需关系短期难以扭转,收入下降、利润亏损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数据显示,2024年A股26家锂盐上市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已经跌回2020年的水平,仅有19.76%。
为此,碳酸锂企业正不断寻找降本增利的方法。
就在近日,宜春市生态环境局披露了《宜春天卓新材料年产4万吨碳酸锂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受理公示》。为进一步优化工序、提高利润,项目建设方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在原项目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内容包括碳酸锂生产、铷铯盐的提取。技改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上述项目位于江西万载工业园区,建设方宜春天卓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新材料与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及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该公司原本的年产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采用三种系列:一系列为原有0.6万吨/年生产线的改扩建至电池级碳酸锂2万吨/年(使用锂云母酸法焙烧制备0.6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其余1.4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由二系列锂云母盐法焙烧产生的卤水输送至一系列提锂生产线制备而来);二系列生产电池级碳酸锂2万吨/年(使用锂云母盐法焙烧制备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三系列生产电池级碳酸锂2万吨/年(使用工业级粗碳酸锂碳化提纯制备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此次技改便是基于这一项目进行,整体改造范围较大。
首先,调整优化产能结构。
项目将保留现有一系列2万吨碳酸锂产能,取消现有三系列2万吨碳酸锂产能,将现有二系列2万吨碳酸锂产能调整为4万吨碳酸锂产能。调整后,项目总体规划6万吨产能不变。
其次,大规模切换技术路线。
项目计划将二系列盐法焙烧工艺改为酸法焙烧工艺、将原料调整为锂辉石,将109车间原有2条锂云母焙烧回转窑生产线技改成2条以锂辉石为原料的酸法焙烧生产线。技改完成后,项目将实现锂辉石提锂与锂云母提锂两大技术路线并行。
然后,新增高附加值副产品。
项目将在铷铯盐提取工序中新增盐酸提取工序,副产品增加氯化铷及氯化铯。铷铯盐是锂云母提锂过程中产生的高附加值副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碳酸锂造成的利润压力。
此外,项目还将对现有厂界进行整改建设新围挡,同时现有水洗生产线也不再作为单独项目运行,不再外购焙烧锂渣进行水洗,仅对厂区内自产锂渣进行水洗,水洗后水洗液回用于生产,不单独提取卤。
宜春坐拥全球最大的锂云母矿资源,素有“亚洲锂都”美称,已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逾500万吨。背靠宜春丰富的锂资源,这一项目为何还要大刀阔斧进行改造?
就上述计划来看,降本增效显然是此次技改的主要目的。
一方面,今年下游需求虽然有所回暖,但锂价却仍旧从年初的每吨10万元/吨跌至目前的7万元/吨,行业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价格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为实现项目长期、稳定的运营,需要对项目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锂云母提锂成本普遍偏高,且严重依赖于矿石品位,锂辉石提锂成本则相对较低。通过提高锂辉石提锂路线的产能比重、取消工碳转电碳的产能,可以有效平衡项目成本,减少企业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宜春首个锂云母路线转锂辉石路线的项目。
今年7月,宜春市生态环境局披露了《江西钶智新能源年产1万吨碳酸锂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项目改造计划中便包括对原钶智厂区锂云母焙烧生产线进行技改,由锂云母原料改为锂辉石原料,新增1台酸化窑,该生产线年产卤水26111.1t/a。
两大项目接连调整技术路线的背后,是行业趋势发生了变化。
年初至今,受益于终端市场增长拉动,我国锂电池相关行业发展快速。
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前9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24.3万辆和112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2%和34.9%。业内预计,预计2025~202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以稳步提升为主。
新型储能领域,前9个月,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31.77GW/85.11GWh,同比增长19.3%(功率)/28.41%(容量)。9月单月新增装机总规模为3.08GW/9.17GWh,同比增长205%(功率)/171%(容量)。
需求看似向好,碳酸锂价格却着实不容乐观。
上半年,碳酸锂价格延续去年的弱势,现货均价7.04万元/吨,较上年同期减少3.33万元/吨,跌幅32.11%;三季度,市场情绪扰动下碳酸锂价格出现了阶段性回升,期间一度冲高至8万元/吨以上,但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回落,至今仍维持在7万元/吨左右。
锂价长期低迷也催生了行业新变化——低成本提锂产能逐渐增加,高成本产能加速出清。
从成本来看,盐湖提锂的现金成本最具竞争力,成本大多在3~5万元/吨;高品质的锂辉石采矿的成本约为4~6万元/吨;锂云母矿成本大致在6~8万元/吨。产能出清,锂云母首当其冲。
除成本因素外,锂云母项目还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受环保政策影响,今年上半年出现了较多的停产待工情况。
在整体行业景气度低迷的情况下,高成本、高环保压力的锂云母项目或相继退出市场,低成本、高利润的盐湖产能将加速释放,逐渐占据碳酸锂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来源:电池工业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材料网无关。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电池材料网)”的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联系电话:13126904348,电子邮箱:dchslm2019@126.com。
